共振是指物理系统中以相对小的频率驱动力来产生巨大的振幅效应的情形。 而「共振效应」在物理学上的定义,是当摆的固有频率摆动受到外界的干扰而被激励时,它相应的摆动规律则依赖于干扰振频是否和它所希望的一致。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同,当一个物体开始振动,会引起其他物体一起振动的现象。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将多个机械式计时器置于相同平台上,开始随机拨动机械计时器的摆针,多个不同摆盪节奏的计时器将因为彼此的振动影响彼此,最终回到一致的摆动节奏。 而这个耗时大约在2分钟之内。

 

能量振动,是以振幅和频率的型态产生的,亦可以激发更多的振盪。 这些振盪携带着可储存或应用的信息,而信息和振盪的方式会因为不同的交互作用跟着改变。 一切生命正是由信息与振动构成的。 如同在频率的说明中所提及,在振动的观点而言「共振」就是健康之源,而古人非常擅长运用宇宙的振动秩序创作天体音乐。

 

音律即是古文明用来运用频率进行共振的方法之一。 例如古希腊智者毕达格拉斯最著名的理论,就是将几何学、数学、与音乐结合,透过弦音让身体恢复和谐。 另外,中国传统音乐使用的五音十二律是以「三分损益法」定律,将十二个音逐个导出; 而前五个音与主音的数学关系较为简单,同时也是常用音阶。 无论中外的古文明,皆以遵循宇宙振动秩序的规律在制作能够疗愈人体的音乐,是以能够更相较于现代流行音乐的平均律更带来健康的果效。

 

当我们真实地看见生活,其实我们不知不觉中都随时在向外共振与被共振,也都在连动彼此往到达平衡的方向演化。 聚焦运用遵循宇宙秩序且有益自身目的之频率,就能引发美好的共振结果。